• <sup id="drhsh"><track id="drhsh"></track></sup>
        <ins id="drhsh"></ins>

          <ins id="drhsh"><video id="drhsh"><var id="drhsh"></var></video></ins>

        1. <tr id="drhsh"><small id="drhsh"><delect id="drhsh"></delect></small></tr>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她被日本右翼迫害而死,今天是她的生日

          希銳 陶叔 · 2023-03-28 · 來源:陶然紀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她的名字叫張純如,今天3月28日是她的生日,如果她活到現在,是55歲。

            但是,在2004年11月9日,時年36歲的張純如開槍自殺。

            她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她向全世界深刻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被日本右翼分子瘋狂騷擾和報復,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這一切,源于她1997年出版的一本書:

            《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她為什么會寫這本書?

            這本書為何會引來日本右翼的迫害?

            這些問題,要從她的人生經歷中找到答案。

            01

            1968年,張純如出生在美國。

            她是華人后代,父母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畢業后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她的祖父是抗日國軍將領張鐵軍,后曾為臺灣《中華日報》的總主筆。

            家人給她取名“純如”,是出自《論語》中的“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繹如也,以成。”希望她能夠純正和諧。

            出身在書香門第,高知家庭,骨子里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張純如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到了中華文化潛移默化的滋養。

            圖中最右的女孩是少年時期的張純如

            這讓她從小便對中國、對中國文化,有著莫名的親近感。

            張純如不會忘記,父母時常跟她說的一句話:

            “我們是被迫離開中國的。”

            一開始,她還不很理解,但隨著年歲漸長,她從父輩口中,得到了答案。

            答案是一串數字:

            19371213。

            這串數字,是南京大屠殺開始的日子。

            看似冰冷無感的數字,背后,卻是血淋淋的沉痛歷史。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大肆凌辱、虐待、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同胞因此喪命。日軍行徑,禽獸不如,慘無人道,滅絕人性。

            為了躲避戰亂,張純如的父輩們,便漂洋過海,去往美國生活。

            多年以后,張純如接受采訪時,她說:

            “當我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大學城長大的時候,(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是我的父母一點一滴傳達給我的。南京大屠殺是非常殘酷的,成千上萬的人被殺害。”

            聽完父輩們的講述,對于南京大屠殺,張純如想進一步深入了解。

            為此,她跑去圖書館,可翻遍了所有資料,卻找不到關于南京大屠殺的任何明確記載。

            可以說,在美國,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似乎被“忘記”了,仿佛壓根就沒發生一樣。

            而日本國內,這個事件成了禁忌,有不少人故意掩蓋真相大肆造謠。

            張純如感到很奇怪:

            為什么這樣一件慘絕人寰的歷史事件,卻像是被“選擇性遺忘”掉了?

            張純如不解,她決心寫一本書,將這段沉痛的歷史,盡可能完整地還原出來,呈現給世人。

            既是對日本侵略戰爭的控訴,也為了給遇難的30萬同胞,一個正名,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遠離戰爭,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02

            得益于良好的教育,加上本人聰慧過人,張純如順利考入伊利諾伊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

            20歲時,或許是因為潛藏心中許久的“南京情結”,張純如毅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計算機專業學位,而是轉而學習新聞專業。

            1989年,張純如從大學畢業后,開始為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供稿,工作穩定,生活無憂。

            但,時間一長,套路化的工作,讓她開始感到無趣、疲倦,她覺得自己與少年時的理想,漸行漸遠。

            深思熟慮后,張純如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于是,便毅然從報社辭職,開啟了《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寫作之旅。

            她希望能夠借助文字的力量,盡可能地還原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美國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資料,少之又少,而且,西方社會對于這段歷史,似乎避而不談,那些西方主流媒體,更關心猶太人苦難象征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既然美國沒有,那干脆,就直接到南京大屠殺的發生地——中國南京,去尋找答案。

            張純如遠渡重洋,來到南京,開始了她調查采訪、素材搜集的工作。

            有朋友覺得,寫書好爽啊,還能出去玩,但實際上,這是外行看內行了。

            寫作,尤其是嚴肅的非虛構寫作、歷史紀實寫作,絕不是一些人以為的,隨便找些資料,拼湊在一起,就行了。

            相反,這樣的寫作,不僅需要作者需要過硬的文字功底,還要作者具有很高的職業素養。在搜集資料這方面,絕不是隨便糊弄一下,就能過去的。

            在實地做調查,要盡可能的詳實、真實,同時,還要具備整理修改的能力,是一個需要高度集中腦力、耗費體力的工作,想做好,不容易。

            作為新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張純如的南京之行,注定不輕松,日程上,也很緊湊。

            在南京的25天時間里,頂著酷暑,她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

            除了搜集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更重要的,是找到當年南京大屠殺幸存同胞,和他們一對一、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時隔多年,當年幸存的同胞,如今所剩無幾,但張純如還是堅持不懈,找到了他們。

            “你還記得當年發生的事情嗎?”

            “你的胳膊是如何受傷的?”

            “他們強暴你了嗎?”

            “你對那段過往,有何感想?”

            ……

            雖然,張純如知道,這些問題,對于從地獄口逃離的幸存者們,太過殘酷。但她為了心中的信念,將調查進行了下去。

            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那段塵封多年的沉痛往事,像拼圖一樣,在張純如的努力下,一點一點地,拼接起來。

            1937年12月13日起,南京城內:

            一家人要渡江,日本人攔下檢查,發現船上有年輕女性,便起了色心,殘忍地強奸了她們。之后,居然還變態扭曲地要求,這些女性的長輩,也來強奸她們;

            一群無辜的中國民眾,被日本人趕到建筑物頂層,樓梯被拆毀,然后,日軍點火,看著中國人跳樓取樂;

            他們還將一些民眾活埋,然后讓德國犬將他們撕咬成碎片;

            無辜的民眾被日軍折磨致死,再澆上汽油,被焚燒,或推進長江,染紅了整片江水……

            還有很多很多,血腥且殘暴,怕引起大家的不適感,這里就不列舉了。

            張純如一邊記錄著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往,一邊默默流淚,淚水浸染打濕了筆記本。

            作為一個生長在和平年代、家庭幸福美滿的大學高材生,她實在不能理解:

            為什么會人性泯滅,制造如此喪心病狂的暴行?

            南京大屠殺,真的是人類現代史中,最殘暴丑惡的一頁。

            03

            回到美國后,張純如開始進行緊張地資料整理與寫作。

            為了寫好這本書,她廢寢忘食,常常是深夜工作,一直到天亮。

            那段時光,張純如一邊顫抖地記錄了南京大屠殺中的種種真相,一邊又在與油然而生的憤怒和悲痛的情緒做斗爭。

            激烈的情緒,加上長期的勞累,張純如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她的頭發大把大把掉,體重也霎時間暴跌,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堪。

            但她還是咬牙挺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終于,把《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寫了出來。

            全書15萬字,字字泣血,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也填補了西方世界,對于中國這段沉痛歷史的空白。

            一開始,張純如覺得,這本書或許就只有圖書館感興趣,沒想到,一經上架,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霸榜10周之久,好評如潮。

            意料之外的暢銷,使張純如成為了知名作家,但更讓她振奮的是,南京大屠殺那段被塵封的記憶,終于在全世界范圍被喚醒。

            張純如說:

            “這本書能不能賺錢并不重要,對我來說,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作為一名作家,我要將這些遇難者從遺忘中拯救出來,替那些喑啞無言者呼號。”

            除了寫書,她還舉行簽售、接受采訪、各地演講,讓更多人關注那段被刻意掩蓋的歷史。

            她的行動,引起了日本右翼勢力的仇恨。

            那些日本右翼勢力、極端分子,通過各種方式,給張純如潑臟水,并到處造謠,說她是“騙子”,更有甚者,居然跑到張純如線下簽售會上鬧事。

            面對日本駐美大使齊藤邦彥對她的公開聲討,張純如毫不退讓,勇敢地回應道:

            “(對于日本政府),我沒有聽到‘道歉’的字眼。”

            但是,張純如低估了日本右翼勢力無恥的下限。他們在公開場合無法打敗鐵一般的事實,就把目標對準了張純如個人和她的家人。

            他們不斷地給她寄匿名信,在里面裝上子彈進行恐嚇;監視、跟蹤張純如;不分日夜打騷擾電話威脅她的家人……

            在右翼分子持續地“狂轟濫炸”下,張純如心理防線崩潰了。

            寫書的過程中,她就已經被日本人的野蠻行徑所震驚,心理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幾度要放棄寫作,最后完全靠著揭露歷史真相的責任感才堅持下來。而當歷史上資料上的那些野獸重新復活,闖進她的生活后,她再也經受不住,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雖然在家人的陪伴和醫生的幫助下,她病情有所好轉,但長期的精神壓力,還是壓垮了她。

            2004年11月9日,美國加州。

            36歲的張純如,獨自一人,駕車離家而去。

            她沒有跟家人提及此事?;蛟S,當她啟動引擎時,也不知,要開向何方。

            張純如就這么開著,一路駛出了市區,最終,在一處寂靜、空曠又略顯荒涼的公路邊,停下。

            此時,凌晨2點,夜已深。

            她沒有從車上下來。

            半晌,一記沉悶的槍響,忽地從汽車里傳出,劃破了夜的安靜,轉瞬而逝,旋即,又是一片死寂。

            張純如,飲彈自盡了。

            她在遺書中說:

            “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蹤,無法面對將來的痛苦與折磨。我的每一次呼吸都變得困難,這種焦慮堪比淹死在開闊的海洋中。”

            日本右翼勢力又一次犯下罪行,逼死了一位維護歷史真相的斗士。

            04

            當我了解完張純如女士的故事,對她充滿了崇敬,為她的不幸淚濕了雙眼。

            為了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她不惜辭去工作,只身一人,遠渡重洋,來到南京,進行實際訪談調查。雖然碰了許多釘子,但依舊咬牙堅持,完成了素材搜集工作;

            回到美國后,她花費了整整3年時間,不惜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只為向世人呈現這一被日本有意刪去、西方社會有意隱去的歷史真相,填補現代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空白。

            《南京大屠殺》一書出版后,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挑釁和攻擊,她沒有屈服,而是挺身斗爭,她是勇敢的。但是,在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瘋狂進攻時,在美國的社會環境中,她又是柔弱與無助的。

            正義,需要人勇敢地堅守。而堅守正義的人,卻并非總是能堅持到最后。邪惡總能不時橫行,這是人間最大的悲哀。那些挺身而出與惡魔斗爭的人們,無論成敗,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張純如,就是這樣一個值得我們銘記的名字。她是偉大的,也必然是不朽的。

            她在《南京大屠殺》這本書結尾,寫下這樣一段話:

            “日本必須承認自己在南京犯下的罪惡,這不僅是一種法律責任,更是一種道德義務。

            至少,日本政府應該正式向受害者道歉,并對在浩劫中蒙受損失的受害者進行賠償;最重要的是,日本要教育下一代正確面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如果日本期望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并為玷污其歷史的黑暗一章畫上句號的話,這些早該采取的行動對日本至關重要。”

            毫無疑問,她是懷著善意希望日本這個民族能夠真誠反省歷史,最終與曾經的受害方形成和解。

            但是,日本右翼勢力的野蠻與邪惡,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她的善意得到的回應是無休止的攻擊,直到把她折磨至死。

            事實已經證明,日本這個民族在右翼勢力的控制下,已經完全喪失了棄惡向善的可能。

            他們不僅拼命掩蓋在歷史上犯下的累累罪行,更是在當今世界的變局之中,又一次按捺不住狼子野心,要再賭國運,為虎作倀不斷在我國周邊進行各種丑惡的勾當,妄圖遏制我們的崛起。

            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

            日本的那些跳梁小丑們就使勁作吧,他們犯下的那些罪行都已經被記得清清楚楚,總有清算的一天。

            在要清算的記錄里,就有他們欠下的張純如的性命,我們不會忘記!

            純如女士,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們懷念你。

          烏有之鄉網站特別附錄:

            

          烏有之鄉網站募捐公告

            

          (2023年3月)

          親愛的讀者、作者、紅友們:

            到今年九月,烏有之鄉將迎來建立二十周年的時間節點,期待那時我們能共同慶祝紀念。近二十年來,烏有之鄉在反對帝國主義(美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詆毀否定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及革命英烈,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道路和成就)、反對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化、私有化、買辦化、資本全球化)、反對修正主義(閹割歪曲抹黑淡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捍衛共產黨的領導、捍衛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工農兵勞動人民利益、捍衛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烏有之鄉大力弘揚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積極戰斗,走過了曲折復雜的艱難歷程,為下崗工人、失地農民、被欠薪民工、碼農等深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積極發聲,使得一些愛學習肯思考的勞動群眾及其優秀子弟從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清醒覺悟起來,讓一些積極向上的進步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聯絡了曾經跟隨毛主席參加兩場革命的革命前輩及其優秀兒女、在毛主席生前身后都始終如一保衛毛主席捍衛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紅色衛士、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工農兵學干且頂著逆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在后毛時代先后覺醒的中青年朋友、在國際共運陷入低潮時期仍然真心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社會輿論場上一個重要的紅色陣地。并且,從這里先后走出了一批一批的紅色戰友,開辟了新的戰線,發展了新的陣地,創建了數家新網站和一批自媒體賬戶,豐富和開拓了紅色陣營,為21世紀中國紅色大潮的發展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近幾年來,時局維艱。大疫影響,盡人皆知。妖魔鬼怪,暗中作祟。如今,我們迫不得已向大家提出不情之請。因為網站處境十分艱難,經費缺口壓力很大,現向廣大熱心紅友進行募捐,懇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以期能夠緩解壓力,度過艱難時期。

            有人勸我們放棄陣地,不要再辦下去了,我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再難,也要堅守!我們的信念來自于對毛澤東思想的信仰,來自于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上甘嶺陣地上的志愿軍戰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因戰斗而犧牲,但是絕不可以因困難而放棄。

            當年捍衛國有資產抵制私有化的通鋼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吳敬堂師傅和革命前輩鄧力群、魏巍、馬賓、張全景、衛建林、李際均、李成瑞、林伯野、陶魯笳、秦仲達、楊德明、武光、孫永仁、劉實、韓西雅、李新中及人民知識分子吳易風、周新城、錢昌明、艾躍進、曹征路……他們留下的遺愿和囑托,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我們珍惜每一分力量,信任和支援將激勵我們更好地堅持前行,盡力做出新的貢獻。

            接收捐款的賬戶:

           ?。?)烏有之鄉網站微信號:wyzxwk101;

           ?。?)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微信號:F13910426398.(也可以直接用手機號搜索)

           ?。?)支付寶賬號:13910426398

           ?。?)中國工商銀行卡(帳)號:6215 5902 0001 1314 820.(戶主姓名:范二軍)

            每筆捐款都請留言備注捐款人姓名和聯系電話,以便我們在可能的時候聯系回饋。

            感謝大家一路走來所給以的熱愛、信任和支持!

            烏有之鄉網站(WYZXWK.COM)

            站長:范景剛(13910426398)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灄水農夫:刀郎新歌爆紅乃是深沉的悲哀
          2. 涿州水災是一個信號,華北地區今后可能會經常遭遇類似情況
          3. 絕不允許“清華二胎奶爸”詆毀中國人民和人民領袖
          4. 美國人害怕了,不讓中國人幽默了么
          5. 改革到底難在哪里?——小崗村參觀有感
          6. 成都大運會嚴禁轉基因,中國出生人口倒退回抗戰,應調查!
          7. 來自臺灣的狠話:最早2年后美國就要對中國開戰!
          8. 反間諜,是誰“脊背發涼”?
          9. 子午|大災面前,先斬“巨嬰”?--別再污名化人民群眾了
          10. 撥開人口問題迷霧
          1. 決定國運時刻,戰略目標已定,堅決防止劉連昆式“內鬼”
          2. 北京一場特大暴雨,沖出多少魑魅魍魎
          3. 今夕何夕、竟然遍街的黃世仁和他的狗腿子?
          4. 我們都被騙了!像“美國特工”見面會,說成耶倫與經濟學家聚餐會
          5. 趙磊:遠離胡錫進
          6. 發現《羅剎海市》爆火后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玩味。
          7. 老板們敢聽《羅剎海市》看得懂《歡顏》?
          8. 1965年為何要取消軍銜制?
          9. 戚本禹??谡剬憽痘貞涗洝返南敕?/a>
          10. 做夢解決不了房價下跌
          1. 趙磊:可懂“驚險的一躍”?——評林毅夫“消費拉動誤導中國”
          2. 《羅剎海市》為什么突然爆火?
          3. 對中國滲透沒白費,美國扶持的“內鬼”,開始露頭了
          4. 如果看不清三件事,就不知道大事將要來臨
          5. 不許援朝?34國施壓中國,話音剛落,中方宣布將派高官赴朝訪問
          6. 你這么叼,中紀委知道嗎?
          7. 常征:胡錫進的舞蹈再拜與山呼萬歲
          8. 扒一扒北京耶倫女性精英飯局
          9. 余建洲長篇小說《心愿》連載(87)
          10. 劉振起:最痛的感受,剝功予罪,天下奇冤
          1.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周年丨因為毛澤東,解放軍成就了“仁義之師”
          2. 預測全錯,反殺好萊塢
          3. 決定國運時刻,戰略目標已定,堅決防止劉連昆式“內鬼”
          4. 1965年為何要取消軍銜制?
          5. 毛主席時代的《人民日報》準確預判當下中國
          6. 還在賣,國家的利益還要不要